万博体育彩票_万博体育投注-下载app登录

图片
首页/ 专题专栏 / 创建文明城市 / 文明人·文明事 / 正文

在心里种花 人生才不会荒芜

记全国文明家庭潼关县许明理家庭
来源: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:2025-09-12 09:20

记者 姜晓 见习记者 刘伟

“帮助别人,快乐自己。在心里种花,人生才不会荒芜!”这句话,常挂在许明理嘴边,也刻进了他的人生。

“这是我儿子,这是我孙女,你看,最底下这一排字——就是我们家的家训:孝为先、诚为本、和为贵、善为根。”9月2日,坐在自家客厅,许明理拿起一张泛黄的合影,嘴角扬起温暖的笑。他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,身后那块“全国文明家庭”奖牌在灯光映照下,熠熠生辉。

许明理的故事,要从20世纪70年代讲起。1972年,他从安徽灵璧只身来到陕西潼关,成为一名公路段的务工人员。“那时候是真苦!”他回忆道,“早晨5点就得爬起来,收拾完赶紧往铁路工地跑。6点准时上工,一分钟都不敢耽误。”他所在的陇海铁路潼关段工地,劳动强度很大,“刨石渣、筛沙子、再填回去,两个人一天要完成4根铁轨的活儿,下午2点前必须干完。”

半年后,工程结束,工队解散,很多工友拎起行李就走了,但许明理却选择留下。为什么留下?是缘分,也是人情。经村里人介绍,他认识了如今的妻子廉彩亮。廉彩亮是江苏人,养父母是潼关本地人。“我妻子的养父母那时已经七十多岁了,啥事还都惦记着我们,帮我们张罗。”许明理说,“不光他们,这儿的街坊邻居知道我是外地来的,也从没把我当外人。”

最让许明理触动的是,父母从小教导他“善良要从根上善”。“这里的人对我好,我就留下来,帮万博体育彩票的人。”他说。

这一留,就是50余年。

这份从根上生长的善念,不仅扎了根,还发了芽、开了花。20世纪90年代,许明理用积蓄为村里修路、建村部;一笔一画亲手编写村志;张罗组建“首饰城平安巡逻队”,每晚戴着红袖章在社区里巡查;谁家窗户没关,哪处水管漏了,他都认认真真记在小本子上,一件一件帮着解决。

妻子廉彩亮不仅是他的贤内助,更是他公益路上的“最佳搭档”。许明理巡逻,廉彩亮就在旁边递水、登记。儿女一有空,也跟着到社区做志愿服务,帮老人理发、陪独居者聊天。就连孙女,也常扯着许明理的衣角一起去敬老院,把剥得干干净净的橘子,轻轻塞到老人手里。

善,成了这一家人最默契的“家庭语言”。

今年,许明理资助的大学生小亢打来电话:“许爷爷,我这学期获得了大学奖学金,以后还想考研,学铁路专业,就像您当年那样,为家乡做点事。”小亢是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二的学生,每个月都会向许明理“汇报”学习情况。从最初略带拘谨,到如今无话不谈,这一老一少,虽无血缘,却结下了深厚的祖孙情。

“以前我在铁路上流汗,现在能帮孩子圆求学梦,比我自己当年挣了钱还高兴。”许明理笑着说。

更让他欣慰的是,善的种子,正在下一代心中悄悄发芽。今年暑假,他的孙女带着大学同学一起来到潼关支教。“孩子们主动来的,没谁要求,就是觉得该来做点事。”说起这个,许明理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。

这些年来,许明理一家用修路时的一锹土、巡逻时的一盏灯、资助时的一笔钱、陪伴时的一句话,把“善为根”的家风,写进了潼关的街巷中,也写进了左邻右舍的心里。

傍晚,许明理和老伴漫步在潼关的十里长廊,许明理感慨地对老伴说:“咱常说‘善良要从根上善’,在心里种花,人生才不会荒芜。与人为善,就是咱家最该传承的家风。咱这善根,一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!”他顿了顿继续说,“只要后面的娃们还记着帮人、还想着行善,咱这辈子做的这些事、吃的这些苦,就都值了,这日子就没白过!”